林洋洋 | 有故事的个人博客
2019年:与平凡的自己和解!
983 天 | 做你自己就好
春分是我们的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,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。
古人称动物入冬藏伏土中,不饮不食,为“蛰”。当春天的第一声雷响起时,冬眠的动物被惊醒,人们便称这天为“惊蛰”。故惊蛰时,蛰虫惊醒,天气转暖,渐有春雷。
雨水和谷雨、小雪、大雪一样,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。这天通常出嫁的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,要给母亲送一段红绸和炖一罐肉。
“立”是“开始”的意思,自秦代以来,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。
大寒进补的食物量逐渐减少,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,以适应春天万物的升发。
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,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,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。
立,建始也,表示冬季自此开始。冬是终了的意思,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,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。
常说,“瑞雪兆丰年”。严冬积雪覆盖大地,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,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。
进入该节气,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,气温下降,逐渐降到0℃以下,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,虽开始降雪,但雪量不大,故称小雪。
因我国以农立国,很重视二十四节气,“节”者,草木新的生长点也。